大學時有個教文學的簡老師,現在想起他的上課內容,與其說是國文,不如說是哲學或一種溝通方式。

簡老師教的文學結構, 從作品, 作者開始, 再拆成作品的內容, 作品用詞, 作者生活環境, 到讀者看到作品時, 讀者的生活環境去聯想與對應.

結構不難, 不過讓我在電腦及冷笑話方面都有進步.

電腦方面, 區分出內容與格式, 也就是後來普及的 HTML 與 CSS , 當時雖然還不普及, 但是至少 HTML 分得出 i (斜體) 與 address (地址)是不同的"格式", i 是給系統的, address 是給讀者的.

而冷笑話方面, 以前只有個模糊的概念, 就是去串連那種機率很低但又不能排除的關聯, 加上一點點色情或時事梗, 就會產生雙關語, 看起來有 60% 是講某件事, 又有 1% 講另一件事.

雖然不是文學院, 不過這種文學結構, 我應用在很多溝通方式上, 不只電腦或冷笑話, 寫報告或專案書也都會套用, 效果還不錯啦.

總歸一句, 一切從簡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