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社工相關科系畢業後, 曾帶著想以專業助人, 而資訊算是我的專業, 到 NPO 任職, 但發現 NPO 仍有許多人, 是抱著"熱情重於專業", "先做再說", 甚至"反正每年寫計劃就可以了"的心態, 卻感受不到"如何減少工作量, 提高服務品質"的態度.

離開第一個 NPO , 開始接觸其他 NPO , 參加其他 NPO 活動, 當志工等, 也可以感受到某些 NPO 確實心有餘而力不足, 有些靠著背後的金主或政府單位, 有穩定的收入而不再進步.

所以我換到了 PO (一般公司行號), 也有很多磨鍊, 甚至覺得 PO 對於人, 對於事的關注程度, 比 NPO 更高; 服務不好東西就賣不掉, 賣不掉就不會有紅利, 不會有獎金, 要改善前要評估成本, 要推案子要考慮市場的時機....反而這些經驗, 讓我覺得 PO 比 NPO 更好.

後來有 NPO 再找我去, 知道那邊的主管有其熱情, 我想那我再去看看, 是否是適合我的 NPO , 符合最初"想以專業助人, 而資訊算是我的專業"的想法? 不過後來該 NPO 還是不適合, 不過也認識了一些有熱情的人, 也就願意偶爾再去當志工或協助一些資訊問題的處理.

在這樣的職場生涯中, 與親友討論中得到一個方向: "在 PO 任職, 賺多一點錢, 讓錢投入在 NPO , 而且還可以自己找好的 NPO , 找有熱情且願意努力的 NPO 去贊助".

在整理電腦檔案時, 發現 10 多年前, 自己寫的一些程式, 想想, XP 也停產, 會計帳/法律也常有幾年追溯期, 程式發展也是, Windows 在家用市場越來越小, 以前的程式有些已經不適用, 那些"技術"已經不適用時, 自己留下的"判斷原則, 學習能力, 觀察能力"是否能在換工作時成為基礎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