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天前想過, 社大薪資與人力流動問題, 就在想每個人在勞動市場付出, 換取薪資, 那為什麼社大的薪資通常都比較低? 最近想到幾個原因:

1. 社大行政能力並未能成為累積資歷的被重視, 其他行業可能在經驗累積或對於公司貢獻, 所以常隨年資調整, 表示在社大工作的資歷, 可能被認定為行政庶務等級.

2. 社大形象無特殊性, 與環保或其他社運團體有較鮮明的形象比起來, 社大的形象落差很大, 從"跟救國團一樣的才藝班"到"推廣公民社會"都有人想做, 但這樣的形象並不鮮明, 也較難吸引更多人認同.

3. 社大的穩定性受控於教育局/部的補助款與續約資格.

4. 社大課成收費上限受教育局/部限制, 而無法像其他大學推廣部訂出較高價格反應不同課程內容/品質的費用, 間接造成社大收入的金流受限.




而教育局的評鑑指標就往往成了束縛, 為了維生只好遷就於短期的成效或放煙火~